作者: 王富剛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1-22 09:35
山東琴書是山東地區(qū)漢族曲藝品種之一,又稱“小曲子”“唱揚琴”“山東揚琴”“改良琴書”等。發(fā)源于魯西南的菏澤(古曹州)地區(qū),產生于清代乾隆初年。原為農民自娛的莊家耍(又叫玩局)。清末呈現興盛局面,名家輩出,流傳地區(qū)日益廣泛。2006年5月20日,山東省菏澤市申報的“山東琴書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時年10歲的孫廣萍由于家庭貧困,兄弟姊妹多,小學五年級便輟學跟隨姑父學習琴書,以求能減輕家庭負擔。聰明好學的孫廣萍16歲就能單獨登臺,她演唱技巧嫻熟,唱腔渾厚,具有琴書獨有的特別韻味感染力。為使自己的琴書藝術有長足提升,她取眾家之長,又拜琴書藝人王顯軍為師,唱腔與伴奏樂器的表演藝術韻味有了進一步提高。
可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大潮的涌來,孫廣萍的琴書演藝生涯也陷入了低谷。最難的時候是上世紀80年代,觀眾對傳統(tǒng)曲藝有偏見,孫廣萍和師傅一上臺就被起哄。師傅無奈出去干了泥瓦匠,孫廣萍也到鄉(xiāng)鎮(zhèn)的一個服裝廠干起了縫紉工??墒?,孫廣萍和師傅為了琴書的傳承和發(fā)展常常感到寢食難安。
2015年12月,由孫廣萍和師傅等人參演的新編曲目《告狀》獲菏澤市《曲海珍珠》新創(chuàng)曲藝作品大賽優(yōu)秀獎。2015年元宵節(jié),在參加單縣第七屆農民藝術節(jié)上榮獲二等獎;2016年,在參加單縣第八屆農民藝術節(jié)上榮獲一等獎;2017年,獲單縣第九屆農民藝術節(jié)三等獎;2018年《精準扶貧三上門》獲單縣第十屆農民藝術節(jié)一等獎。2016年至2018年,參加了菏澤市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(jié)牡丹書場曲藝大展演,受到省市縣領導和國家曲協專家認可肯定。2016年,孫廣萍被省曲藝家協會吸收為省級優(yōu)秀會員。
身為山東琴書非遺傳承人的孫廣萍,現在成了單縣文化和旅游局的鄉(xiāng)風文明文化藝術團的隊員,她也是菏澤市曲藝牡丹獎的獲得者。不過,她更主要的身份,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曲藝文化宣傳員。從城市到鄉(xiāng)村,孫廣萍就沒停下來過,她參加各類曲藝比賽和展演300余場。這些宣講活動讓孫廣萍既忙碌又興奮。而這種興奮勁兒從十九大開幕一直持續(xù)到現在。她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了給群眾演唱的表演照片,這讓她的朋友圈變得“前所未有的火爆”?!澳且豢套畲蟮母惺芫褪枪鈽s?!弊詮膮⒓余l(xiāng)里的鄉(xiāng)風文明文化藝術團后,孫廣萍倍感光榮而神圣。
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,孫廣萍和她的師父韓福秀憑著自己的親身感悟和經歷,著手改造了傳統(tǒng)山東琴書上百篇。他們借鑒相聲中包袱的設置方式,借鑒流行歌曲的元素,并為山東琴書融入了戲曲的“鑼鼓點”,對表演形式和內容都做了創(chuàng)新。孫廣萍的努力換來了豐厚的回報:“在我們單縣,山東琴書已經非?;鹆耍梢哉f表演現場火爆的程度不亞于相聲和小品。”
“對于我這個老兵來說,傳承山東琴書藝術我會一直在路上。”孫廣萍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啟動當成了一個新的開始?!白鳛橐幻鶎忧嚪沁z文化傳承人,我有責任向基層的同行們宣傳學習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精神。我們曲藝界的同行之間多加深交流,鄉(xiāng)村振興的鄉(xiāng)風文明就會宣傳得更明白、更透徹?!?/p>
文/圖 通訊員 謝 麗 郭 峰 記者 王富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