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郭陽陽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07-21 09:19
在成武縣,“光頭老代”是群眾心中信任的代名詞。這位本名代勝華的菏澤市人大代表,扎根人民調解一線近30年,從“烏發(fā)小伙”變成了群眾親切的“光頭老代”。作為成武縣綜治中心“老代工作室”負責人和縣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,他用腳步丈量民情,用責任化解紛爭。30年來,他成功調解矛盾糾紛5800余件,調解成功率100%,為農民工追回欠薪5000余萬元,足跡遍及8個省份,用行動踐行人大代表使命。
信訪積案的“解鈴人”
今年正月十六,“老代工作室”里,一位老人緊握代勝華的手,聲淚俱下:“3年啦,終于解決了!”這感人的一幕,源于一起歷時數年的工傷賠償糾紛。2022年,劉某在工地摔傷,與分包商、總公司在責任認定和賠償金額上分歧巨大,調解陷入僵局。代勝華深知“每個案件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期盼”,他堅持“情理法結合,照顧弱勢”原則,第一時間聯(lián)系各方,耐心傾聽,細致分析。面對僵局,他運用“背對背”調解技巧,逐個溝通,釋法明理,以情感化。經過30多個日夜的努力,甚至累到舊病復發(fā),最終促使各方在自愿、合法的基礎上達成協(xié)議。
“雖說累點,但看到問題解決,百姓笑了,值了?!贝鷦偃A樸實地說。近3年,他已成功化解600余起類似棘手信訪案件。
基層治理的“踐行者”
為讓“楓橋經驗”在成武落地,代勝華探索“人大代表聯(lián)絡點+矛盾化解”新模式,充分利用“老代工作室”平臺推進信訪法治化。
他一方面“請進來”,在聯(lián)絡點定期普法;更主動“走出去”,帶領團隊下村、入校、進企,“送法上門”。他堅信,做好群眾思想工作,引導當事人思想轉化是化解糾紛的“法寶”。這種“標本兼治”的努力,顯著提升了群眾法治素養(yǎng),營造了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的良好氛圍。
長期奮戰(zhàn)在一線,代勝華總結創(chuàng)新出“以情感染、先守后攻、正義震懾、德法相融”等調解技巧和“三心三勤”工作法:“有同情心、責任心、事業(yè)心;做到耳勤、嘴勤、腿勤?!边@套方法,正是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(xiāng)、矛盾不上交”的“楓橋經驗”在成武的生動實踐。
定分止爭的“金鑰匙”
2024年年底,成武縣黨集鎮(zhèn)一工地發(fā)生墻體坍塌,施工人員陳某某重傷。家屬索賠26萬元,勞務公司堅持按法定傷殘鑒定賠償。多次交涉無果后,難題交到了“光頭老代”手中。
調解現(xiàn)場,家屬情緒激動,公司寸步不讓。代勝華敏銳抓住爭議核心——傷殘等級認定模糊。他立即行動,獲取關鍵傷情數據,對照標準逐條分析,將抽象法條轉化為清晰指標,為雙方認知劃下“硬邊界”。
面對巨大金額差距,他啟動“背靠背”調解:對企業(yè)分析僵持訴訟的成本與風險;對家屬耐心傾聽實際困難,剖析訴訟利弊。他嚴謹核算各項費用,在法理框架內尋找情理平衡點。
當凝聚心血的12.5萬元方案提出,現(xiàn)場陷入沉默。代勝華沙啞而堅定地說:“法律是底線,情理是溫度。這個金額有法可依,它能讓雙方解脫,重新開始?!边@精準的一“點”,融化了堅冰。
“人大代表人民選,當好代表為人民。”代勝華不僅調解糾紛,更發(fā)揮代表作用,推動“老代工作室”成為集普法、調解、民情收集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。從滿頭烏發(fā)到“光頭”映初心,他始終說:“只要群眾有需求,我就一直干下去?!?/p>
記者 郭陽陽